• 头条微文:低励修正策略对电厂侧自动电压控制子站系统的影响及其应用
    2022-04-30 作者:支晓晨, 李玉齐 等  |  来源:《电气技术》  |  点击率:
    分享到:
    导语低励限制曲线和AVC-PQ定值直接影响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针对发电厂低励修正策略对自动电压控制系统运行的影响,上海明华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检验检测中心团队提出了在低励修正影响下合理设定低励限值和PQ定值的策略,该策略适用不同类型、不同电网节点的发电厂站,经理论研究结合专项试验验证了所提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团队介绍

    微文:低励修正策略对电厂侧自动电压控制子站系统的影响及其应用

     

    上海明华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检验检测中心隶属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电力技术领域的研究。专注于电气高压试验、电气特殊试验、电气涉网试验等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公司属于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和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

    微文:低励修正策略对电厂侧自动电压控制子站系统的影响及其应用

    支晓晨

    支晓晨,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自动化。

    微文:低励修正策略对电厂侧自动电压控制子站系统的影响及其应用

    李玉齐

    李玉齐,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自动化。

    微文:低励修正策略对电厂侧自动电压控制子站系统的影响及其应用

    邱文俊

    邱文俊,检验检测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输配电工程。

    微文:低励修正策略对电厂侧自动电压控制子站系统的影响及其应用

    张顺仁

    张顺仁,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自动化。

    微文:低励修正策略对电厂侧自动电压控制子站系统的影响及其应用

    陈晓仪

    陈晓仪,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输配电工程。

    研究背景

    近年来,火电厂灵活性调节带来的低负荷运行、深度进相运行工况日益频繁,华东区域500kV发电厂频繁发生因低励限制器动作导致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退出运行的情况。根据“两个细则”,发电厂AVC系统退出运行将面临调度考核,给电厂带来经济损失。

    微文:低励修正策略对电厂侧自动电压控制子站系统的影响及其应用

    图1 典型低励限制器原理模型

    论文所解决的问题及意义

    结合低励限制器原理与低励修正依据,讨论低励修正对低励限制以及AVC-PQ定值的影响,通过对电厂低励修正的工程实测数据进行分析,从机组运行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低励限值设定策略与AVC-PQ定值设置方法,并通过专项试验在工程应用上验证其有益效果,提升机组运行的经济性与安全性。

    论文方法及创新点

    为解决低励修正对低励限制和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的影响,本文根据不同电厂和不同应用场景,提出了低励限值和PQ定值设定的策略。

    低励曲线的设定

    根据发电厂是否投运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的不同情况,考虑低励修正的影响,本文提出了相应低励曲线的设定策略,保证发电厂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其进相能力。

    微文:低励修正策略对电厂侧自动电压控制子站系统的影响及其应用

    图2 折线型低励限制

    AVC-PQ定值的设定

    发电厂对无功功率的需求因所处电网节点而异,本文提出了三种AVC-PQ定值的设定策略,在不同的应用场景采取不同的策略,在确保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对电网提供最大程度的无功支撑。

    微文:低励修正策略对电厂侧自动电压控制子站系统的影响及其应用

    图3 圆周型低励限制

    结论

    本文针对低励限制动作导致AVC子站系统退出运行的问题,总结了低励限值与AVC-PQ定值的设定策略,并通过专项试验验证了其效果很好,在安全稳定与经济运行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机组的进相能力,在工程应用方面为电厂AVC子站系统运行优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目前,华东抽蓄电站AVC子站的建设已全面开展,未来将进一步加强AVC子站在抽蓄、光伏等新能源领域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引用本文

    支晓晨, 李玉齐, 邱文俊, 张顺仁, 陈晓仪. 低励修正策略对电厂侧自动电压控制子站系统的影响及其应用[J]. 电气技术, 2022, 23(1): 78-83. ZHI Xiaochen, LI Yuqi, QIU Wenjun, ZHANG Shunren, CHEN Xiaoyi. Influence of low excitation correction strategy on 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 substation system at power plant side and its applicati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22, 23(1): 78-83.